作者:八段锦,未经许可请勿转载。自己过好了,孩子才能教育好,父母想了解如何调整情绪和亲子关系,收听我的音频、关注我就对啦~
这个周末像看大片一样,先是刷到吴亦凡被刑拘的消息时小震惊了一下,这还是第一个因为“涉嫌强奸罪”被抓的顶流呢。
接着曾就此事发表过不当言论的三位女名人的微博先是被禁言,然后其中两个被封禁了,刚把六六道歉的长文截图,转眼再看就白茫茫真干净了;
吴亦凡相关的一切社交账号都被封禁,产品一律下架;微博共禁言和永久封禁了990个账号。
好一个雷霆出击!
从小G娜曝光吴亦凡到今天,已经整整五年多了。这么长时间不知收敛,还变本加厉,每次被曝不但没有悔意,从不道歉,还故意带上一个新歌宣传链接。
坚信“资本”可以通天的人,这回终于认识到什么是不容玷污了?
01
被单亲妈妈毁掉的“妈宝男”?
昨天,#吴亦凡妈妈也上了热搜。网友发现,都美竹并没有报警,但是吴亦凡妈妈报警告都美竹敲诈,反而坐实了吴亦凡的罪证。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吴妈再次成了群嘲的对象。吴亦凡能走到今天,是不是被单亲母亲毁掉的?
八段锦在班杜拉去世:关于人类是如何学习又为何放弃的,没有人比他更清醒中讲过,孩子不仅仅是从父母身上学习,他们会和看到的很多人学习,老师、同学、朋友、电视或者网络上的人。
这种学习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期望等等内部因素,形成自己独特的反应模式。
单亲家庭也不都是坏处,很多伟人都是单亲妈妈养大的,吃苦的经历也许更能促进男孩想要发愤的决心。
因为父母离婚、生活动荡,老是换学校,吴亦凡很难有长期的朋友,很多时候他只能一个人坐在那;在国外,又因为胖和语言不通,经常被欺负。
他说自己「非常内向,非常自闭」,曾经特别想要成为人群的“中心”,「谁不希望成为一个中心人物呢,尤其是男孩子。」
虽然在吴妈严厉的管束下,吴亦凡一直表现得很“懂事”,但临近18岁生日时,他想出人头地的强烈“野心”,终于暴露了。
他没有按照母亲规划的好好念书、将来做医生,过安稳日子,他根本就不喜欢上学,反而一心想抓住一个冒险的机会,去韩国当练习生。
娱乐圈红的几率非常低,一旦不红就什么都不是,吴妈当然要坚决反对。都到机场了,吴亦凡还没能签约。
他对妈妈说,我觉得真的对不起你,你养育我这么大,我让你这么伤心。
吴妈以为儿子回心转意了,特别高兴,但她马上就听到儿子接着说,“我签”。
在那一刻,母亲才意识到,儿子铁了心要做的事,自己是拦不住的。
能斗得过儿子的母亲又能有几个?除非是不爱。
两母子对着痛哭,最终还是母亲心软了。吴妈肯定没料到今天的结局,不然当初死都要阻止儿子。
走出了这一步,儿子就像要断线的风筝,母亲的控制力越来越微弱了。
02
练习生
四年的培训生生活很难捱,每天都像机器一样的高强度训练,很多人忍受不了这种枯燥而绝望的生活,提前离开了。
有一年过年,吴亦凡连妈妈的电话都不敢接,就怕她在电话里崩溃。妈妈要是崩溃了,他肯定也崩了。
说他励志的,主要是因为这一段经历,还有另一个原因,下面再讲。
吴亦凡很幸运,唱跳都很一般的他,仅凭着1米87的身高和颜值,就当上了EXO组合(我们知道的还有鹿晗、黄子韬和张艺兴)的队长、主唱、门面担当,出道就一炮而红。
他的愿望这么快就实现了,但命运给你一个巨大的机会,你却不知道背后的代价。
韩国造星文化发达,可是偶像的寿命总是很短。
麦特娱乐的CEO陈砺志分析,这是因为偶像都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工业化产品,行为、规范、举止都是按照公司的安排包装出来的。
公司就没把偶像当人看,反正每年都会出新的,一个不行就报废,再包装一个。
《纽约客》记者去采访吴亦凡所在组合的「家族」领袖李秀满时,看到这个小个子男人被一圈偶像围着,他每一次呼喊,12个男孩都会弯腰深深鞠一次躬。
这和我们在舞台上看到光彩夺目的巨星形象,可能有点落差,但这才是偶像真实的面目。
他们是被公司“去人格化”后包装出来的赚钱机器,他们的情感和死活没有人真正关心,韩国已经有多少偶像成员患上抑郁症甚至自杀的,又有多少参与性犯罪?
一个家庭幸福、人格比较健全的人,经历这些可能还会好一点,但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吴亦凡,看似早熟,其实内在情感根本没发展成熟,这一通操作,把他能发育的机会变得更小了。
正常恋爱的机会和能力,对于缺爱又被塑造成偶像的吴亦凡来说,只怕是越来越渺茫了。
03
娱乐圈
吴亦凡被国内大佬看上,回国发展。很快,就像大家看到的,他成了顶流。
娱乐圈是个什么地方?
“红,就是一切”。什么是非尊严、人格底线,只要红,都可以不在乎。
吴亦凡,只是冰山的一角。
第一次出事的时候,成龙出来保他,娱乐圈大哥坚信的是,男人都会犯错,根本不算什么的。
像这样想要罩着吴亦凡的“长辈”,还有不少,毕竟他是顶流啊,有那么多粉丝“爱”他。
凭吴亦凡的唱功,粉丝敢把他的新歌刷上美国音乐排行榜的第一名;团队就更别说了,经纪人都成了专职掮客。
所有人都宠着他,纵着他,像对待一个还未成年的小皇帝。他也当真,还选起妃了。
不能说吴亦凡都是被娱乐圈、粉丝和团队给毁了,极端的环境不一定能决定人的命运,但一定会放大一个人的品行。
老祖宗早就说过,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人品高度,如果和位置不匹配,不知天高地厚,灾祸也就不远了;没什么智慧的人,还总想着谋划大事,是要出大事的。
用在这儿再合适不过了。
孩子和成人的最大区别,就是孩子以为世界可以围着自己转。你可以永远把自己当孩子,可惜到了监狱就只认身份证。1990年出生,31岁,梦醒。
一颗流星,就这样坠落。
04
父母能做些什么
吴亦凡的经历太特别,对普通人其实没什么参照意义,如果一定要说点什么,八段锦想分享《妈妈培养优秀儿子要上的10堂课》一书中提到的几条给单亲妈妈的建议,这些建议其实不仅适合单亲家庭。
(1)不单打独斗,承认自己不是全能的
当爹和当妈,根本就是两种无法兼顾的工作。
母亲要接受,“我不是万能的”。
无论在你心中,你是多好的母亲,男人又多么糟糕,都要让儿子和父亲互动,观察成年男性的行为。
男人是视觉动物,他需要在心中建立好男人的心理意象。
经常和儿子谈谈现实存在的好男人,帮他树立一个榜样,对男孩来说非常重要。
父亲不能参与到男孩生活的话,最好也能有一个可以信赖的男性长辈或者榜样。
吴亦凡从10岁父母离婚起,就和父亲再无来往。鲁豫问他的榜样是谁,他说是励志书,所以他才被人称为“励志凡”。
也难怪他的励志,那么空洞。
(2)承认儿子需要父亲,别在儿子面前发泄对男性的愤怒
妈妈不能告诉儿子,他能依靠的人只有自己;也不能因为对丈夫的不满,就对儿子表达对全天下男性的愤怒。
让男孩恨父亲不是什么好事,男孩需要父爱,隐藏情感需要会给他们的将来带来更大的麻烦。
过多表达对男性的愤怒,还会让儿子讨厌自己的男人身份或者男子气概。
05
超越自卑,
你还能做些什么
男孩最需要的是“力量”,他需要相信自己是强大的,而这种力量最好是来自于内部。
为什么有些男性喜欢物色权力、地位、年龄或阅历和自己不对等的异性,而且喜欢频繁更换性伙伴,无法进入一段长期关系?
因为这样既能满足他们自私虚荣的心理,不需要在追求上花力气和成本;又能减少失败的挫折感,从比自己“弱”的人身上占据心理优势,满足自恋的需求。
这样的男性,骨子里是自卑的,内部没有,只能疯狂从外部寻求证明。
阿德勒认为,超越自卑,是每个人的课题;一个人如何面对他的自卑,就决定了他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正在举行的2021年东京奥运会,马龙作为国乒队唯一的80后老将,和90后、00后同场竞技,并再次获得了男单冠军。
和他同时代的队友早就退役了,八段锦真没想到他还能这么勇猛。
我曾经写过,比起看来更霸气的孔令辉、张继科,我更喜欢马龙,因为他和我们这些普通人一样,自卑、胆小,不是天生的王者。
马龙出生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家庭,打乒乓球只是因为父母希望他身体好一点,不要经常感冒。
从小他就被灌输做人要低调,父亲曾这样介绍他:“这孩子和别的孩子一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他常常因为心理不够强大,输掉本该赢的比赛。
2015年以前,每次到了世界大赛的半决赛,马龙都难过王皓这一关。可论技术实力,马龙并不比王皓差。
有一次,王皓忘了带拍子,本以为是去打个酱油,竟然就把一心要晋级的马龙给淘汰了……
即便曾有过15连胜,被称作“恐怖胜率”;即便18岁就获得不莱梅世乒赛男团冠军,成为中国乒乓球队最年轻的世界冠军,马龙还是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不管赢多少次,他总是被叮嘱:“你要是再自信一点就好了。”马龙曾经连续好几年一直在做同样的噩梦:刘国梁在骂他。
来,亲亲,不怕~
他永远怕自己出错。
像不像苦苦挣扎找寻自信的你我?
有一次在厦门集训,天黑后教练对马龙说,山顶凉亭里给你准备了一份礼物,你自己去拿回来吧。
马龙胆小,怕黑,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一个人上山。走到半山腰,只觉得后脊梁冷风嗖嗖。
正在这时,山上突然有只狗跳出来狂吠不止,吓得马龙一路狂奔到了山顶。但到了山顶,马龙却什么都没找到。
原来教练在凉亭里用石头压了一张纸,上面写着:最可怕的敌人其实是自己。不过风太大,纸被吹飞了。
虽然没看到纸条,但教练一番苦心终于让马龙明白了:
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人都是脆弱的,无论罪犯、普通人、还是伟人,最初都是为了战胜内心的恐惧和自己搏斗,唯一不同的是选择的方式。
靠走捷径、甚至伤害别人来“成全”自己的,终究会一败涂地;老天会奖励那些选对目标就义无反顾的人。
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上,马龙实现世乒赛三连冠,接受采访时他说,“我想赢得冠军,更想赢得大家的尊重,I am made in China!”
一步一个脚印,每走一步都算数,这,才是真“顶流”。
一个男孩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男人?
当他学会自我负责、并为更多人负责时。
参考:
1、人物《吴亦凡.回家|封面故事》季艺
2、鲁豫有约《吴亦凡 青春无一帆风顺》
3、大牌驾到2016《吴亦凡拒绝高冷变金句王》
图片来自微博@captain龙
本期赠书:
长大后无法建立长久关系?父性的缺失,体现在这5个方面
· End ·
10种走出焦虑抑郁的思维方式 | 认知行为疗法系列(1)
北大心理教授:优秀孩子都病了?别把学校变成精神病院
最强大脑蒋昌建自曝患重度焦虑症:太自律的孩子更让人担心
更多关于亲子关系和教育心理的内容,关注“给妈妈们的心理学”
给妈妈的心理学:一步一个脚印,每走一步都算数,这才是我最爱的真“顶流”[玫瑰]#读懂心理书#男孩#马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