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岁的女子乒乓球小将亨德·扎扎,来自战火纷飞的叙利亚,是东京奥运会最年轻的参赛运动员之一。
虽然扎扎本次奥运会的成绩一般,在奥运首秀中没能够晋级,但是扎扎拼搏向上的故事,还是感动了很多人。
中国奥委会了解到扎扎的情况后,邀请她到中国接受训练,如果一切顺利,扎扎将在今年9月前往中国。
不懂就问,这么小就可以参加奥运会吗?
个别项目是可以的,项目不同年龄要求也就不同。跳水项目因为伏明霞13岁就得了冠军,就改成14周岁以上才能参加了(体型越小水花越少?)。
乒乓球我们没有那么小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和国际大赛是因为不需要,我们乒乓球有太多技术和经验都非常丰富强大的青年运动员,没必要派小孩子出战了,很多国家没这条件的,只能有谁就上谁了,哪有那么多选择性。
一句话,能来就已经很不错了!还要啥自行车儿呢?
扎扎5岁就开始练习乒乓球,又是成长在战火纷飞的叙利亚,可以说,是乒乓球给她提供了“庇护所”。
5岁,OMG!这就是天才吗?
2020年3月,在东京奥运会乒乓球西亚区预选赛中,叙利亚11岁小花扎扎·亨德夺得女单冠军,直接获得了入围东京奥运会的资格。
好家伙,一颗冉冉升起的乒乓球巨星。
然后再来中国这么一锤炼,和世界冠军过过招儿,学学技术。
还是蛮期待她在今后的发挥的。
此举小编还是蛮支持的!
这样的孩子来中国学习,我们欢迎程度远远大于那些不学无术的“留学生”。
我们的养狼计划,可以普选世界的好苗子,将一些有潜力,看得见提升空间的人聚集起来,一起培养,而不是拘泥于盛产白眼狼的日本。
我想看4年后日本选手被叙利亚,阿富汗,伊拉克,南非的选手打得连前八强都无法进入的模样。
毕竟日媒采访伊藤美诚妈妈,她都这样说:“我希望不是无论如何都想赢中国队,而是战胜中国队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一开始是深度睡眠,我会让她好好睡,之后进入浅睡眠,这时我就在她耳边说:能战胜中国的只有你。”
那小编奶这么一口也不是不行吧。
不过小编还是要致敬所有为国出战的人,同时也为自己有个强大的祖国感到荣幸。
请记住现在她接受采访时候的样子,请记住她还不会说普通话的样子。
不过按着福原爱的“遭遇”来看,她来中国大概率学的应该是东北话吧,又一位有幸学习东北话的老铁。
好家伙,学东北话应该不会影响母语的发音吧。
不知道……
这里小编预言一下,三年后接受采访的她,姿态绝对不是现在这样,一定满口东北话。
“我来这嘎达,行!”
期待一手!
不由得让小编想起当年的乒乓外交。
所谓乒乓外交就是: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和一小批美国新闻记者抵达北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人。此举对中美关系的突破产生了影响,被誉为“小球推动大球”。
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看到她从小身处战乱,乒乓球是精神支柱。
也让我想起了中国曾经不也是因为乒乓球的场地要求不高,才一步一步成了国球吗,如今我们不穷了,但我们没有忘了是从穷过来的。
这份邀请,承载的不仅是一份友好的关怀,也带着中国人民对和平的渴望。
希望世界可以永保和平,也祝她来华学业有成。
彩云之南大雄:[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