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众议长麦卡锡上任一周,通过两项涉华议案:共和党对华全面出击

2023年1月15日 0人点赞

文/徐亦凡

编辑/漆菲

当选美国新一任国会众议长才一周,凯文·麦卡锡(Kevin McCarthy)便取得了两党合作的硕果。

经历了诸多让步和混乱,麦卡锡终于成为众议长

当地时间1月12日,众议院以压倒性赞成通过新法案,禁止美国出口战略储备中的石油到中国。

此前的另一场表决更为关键——美国众议院投票决定,成立应对中国的特别委员会。它的全名为“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旨在调查中国对美国造成的长期威胁。

早在当选议长前,麦卡锡就一直筹划此事。能顺利推进,也是因为有三分之二的民主党人投了赞成票。投票通过后,麦卡锡将此吹捧为“跨党派的重大成就”。据他说,该委员会将“就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技术和安全进步及其与美国的竞争状况进行调查,并提出政策建议”。

麦卡锡在建立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上得到了不少民主党人支持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对此回应称,“我们希望美方有关人士客观理性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从美国自身利益和中美共同利益出发,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动发展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

国会内部对该委员会也存在异议,担忧对中国过度关注,会加剧对亚裔仇视,导致更多种族暴力和排外言论。民主党议员马克·高野(Mark Takano)对该委员会的目标提出质疑,认为其只是共和党人对中国问题的回应,“希望我的共和党同僚是从实力出发,而不是出于软弱、排外和恐惧来对待这个问题”。

然而,这恐怕只是开始。新一届的国会尤其共和党人正跃跃欲试,解决“中国威胁”将成为他们的优先事项。

历经四天的15轮投票,麦卡锡做了不知多少让步,终于拿到第118届国会众院议长一职。虽然漫长的投票饱尝尴尬,并大幅削弱了新议长的话语权,但新国会至少得以运转,他也迅速兑现应对所谓中国威胁的承诺。

上任一周来,共和党主导下的众院通过六项议案,两项针对中国。路透社一针见血指出,共和党人正抓紧利用优势地位通过法案,是想在热点问题上迎合保守派选民,但所涉内容往往夸张多过实质。

其中,设立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的提议得到最多的支持,最终以365票赞成、65票反对通过。该委员会将由16名成员组成,包含9名共和党人和7名民主党人。

委员会主席由威斯康辛州共和党众议员迈克·加拉格(Mike Gallagher)担任,他是一位对华持鹰派立场的共和党人。加拉格声称,该委员会在成立之后将致力于关注在东亚的短期军事准备和中美长期经济竞争之间如何取得平衡。“我们需要放眼全局。为了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在台湾爆发,我们需要立即做些什么,研判还需要进行哪些长期投资才能赢得与中国的‘新冷战’。”

麦卡锡(中)与威斯康辛州共和党众议员加拉格握手,后者将担任这一新设委员会的主席

不过,这一委员会主要是调查性的,不具备立法管辖权,但有调查传唤证人和举行公开听证会的权力。根据国会规则,该委员会的任期将持续至本届国会结束,其间可以进行重组。

尽管不具备立法权,这一特别委员会仍能影响美国的对华政策,而且该委员会的议员们也可能成为其他委员会的成员,这对通过立法至关重要。

设立特别委员会无关参议院,另一项禁售石油相关立法则需通过参议院表决,这项法案名为《保护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免受中国影响法案》,也得到不少民主党人的支持。该法案要求,未来禁止美国将作为战略储备的石油出售给中国。

这直接是在“打脸”总统拜登。美国能源部去年4月宣布,向中国国际联合石油化工公司(UNIPEC,简称“联合石化”)出售其战略石油储备中的近100万桶。这家从事国际石油贸易的公司,隶属于中国石化。共和党人批评称,帮助美国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毫无意义”。

联合石化美洲有限公司是中国石化子公司

对于这一立法,汪文斌回应称,“我们敦促美国的有关政客摒弃冷战零和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正确看待中国和中美关系,多做有利于增进中美互信与合作的事,而不是相反。”

有能源专家向路透社指出,此举无甚影响,这类限制措施难以阻止中国从全球市场获得石油。独立能源研究机构Clearview Energy分析师凯文·布克(Kevin Book)说,“他们只能知道谁是指定买家,但无法跟踪此后石油的去向。”

这项议案要想在参议院过关也有难度。美联社指出,按照规定,美国战略储备中的石油可以被销售给报价最高的公司,包括外国石油公司的子公司。

哪怕这一法案闯关失败,也足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针对中国的议案被提出。

根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数据,上一届国会议员自2021年1月上任后,提出了400多项与中国有关的法案或决议,大部分将中国视为对手。跟踪国会活动的GovTrack网站数据显示,上述法案中有120多项得到两党共同赞成。其中共和党人更为积极,提出的法案数量是民主党人的两倍多。

尽管这些法案大多数无法成为正式法律,但至少说明,中国问题逐渐成为国会的中心议题。而今,共和党掌权众议院,他们将充分利用立法职能,与拜登竞逐对华事务主导权,并为下次大选与民主党人竞争积累资本。

打压中国这件事上,共和党人想做的实在太多。在人权、军事、新冠起源、知识产权、黑客、台湾等议题上,他们都试图有所行动。

通过新成立的所谓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共和党人计划就以上种种问题召开公开听证会。而众议院监督委员会已将部分调查提上日程。1月11日,该委员会在推特上宣布,即将调查的对象包括边境移民危机、新冠大流行救济津贴欺诈、阿富汗撤军、能源危机、新冠溯源、拜登家族以权谋私等议题。

目前来看,共和党掌权后的主要议程分为两类,要么针对拜登,要么剑指中国,比如新冠溯源。

疫情三年,全球大流行近乎走到终点,但多位共和党人提出,要对新冠病毒进行溯源。其意图无关科学,只为证明中国是这场巨大瘟疫的罪魁祸首。去年12月,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的共和党人发布报告称,“有理由相信,(情报界)淡化了新冠病毒与中国生物武器计划相关的可能性。”

但首先威胁中美关系的,仍是台湾问题。

去年年底,中国最高领导人在巴厘岛的中美元首会晤中强调,“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关系政治基础中的基础,是中美关系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此前的8月,因为时任众议长佩洛西窜访台湾,中美关系再度探底。有赖于这场元首会晤,才为双边关系带来暖意。

去年11月,中美元首在巴厘岛举行了近年来首次面对面会晤

而相比民主党,共和党在台湾问题上更具挑衅姿态。当时佩洛西的台湾行,得到了麦卡锡和一众共和党人的罕见支持,他还表态说,自己当上议长后可能会效仿佩洛西的行为。毕竟比起民主党籍众议长,麦卡锡完全不必顾及总统拜登的政治忧虑,强硬支持台湾当局,有助于他捞取国内支持、塑造个人形象。

此外,上一届国会已开始酝酿“2022台湾政策法”,虽然仍未成型,但部分条款已被拆分进去年年底通过的《国防授权法案》。未来如果还有涉台重磅法案被通过,将会进一步重创中美关系。

有观点认为,即便有时无法实现立法,如果来自国会的压力不断加大,其意愿也能影响行政部门决策,无论是涉台、技术或是贸易领域,都是如此。

部分涉华问题上,两党早就有了较为统一的观点,比如以安全为由限制社交媒体软件TikTok在美国运营,这款应用在美国拥有超1亿用户。

美国多州禁止在政府设备上安装tiktok

迄今为止,美国约有20个州颁布禁令,禁止在州政府的设备或网络上使用TikTok,其中共和党籍州长们的行动尤为迅速。去年12月15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一项法案,禁止联邦政府人员在政府下发的设备上使用TikTok。

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民主党主席、弗吉尼亚州参议员马克·华纳表示,“TikTok在法律上受制于中国政府,它不仅收集了数量惊人的用户信息,而且有一天,它可能被用作一种宣传机器来影响美国人的思想。”

在此之前,共和党籍参议员卢比奥提出过更为激进的一项法案,要求全美禁用此软件,并禁止美国企业与受控于中俄政府的社交媒体公司进行交易。

针对美国的无理行为,中国外交部已多次回应,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借口虚假信息、打压中方企业的惯常做法。美方应采取负责任的方式,切实尊重和遵守公平、开放和非歧视的国际规则。

在国家安全的概念驱使下,两党对于华为等公司的限制态度也颇为趋同。去年12月,拜登政府宣布将36家中国公司和机构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获得美国技术、产品、软件等。未来,美国国会还可能在更多领域对华进行出口管制,比如绿色能源、生物技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等。

由于共和党在众议院仅赢得微弱优势,这让其与民主党能共振的领域不多,对华强硬成为两党罕有能找到共性之处,但双方的做法仍有不同。

民主党人至少在姿态上更为理性。去年11月与中国元首的会晤,表明拜登管控双边关系的意愿。

会晤后的次月,美国国务院成立“中国问题协调办公室”,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该办公室的成立是为了确保美国政府能负责任地管控同中国的竞争,推进建立开放及包容国际体系的愿景。

国务卿布林肯主持中国事务协调办公室的启动仪式

但事实上,拜登从没放松与中国的竞争乃至遏制,不仅保留了特朗普时代的对华关税,还一再声称将出兵“保卫台湾”,去年更在芯片领域对中国施加了相当严格的限制。

可在共和党眼里,拜登依然是对华软弱的代表。麦卡锡在批评中国“窃取美国知识产权”时,也不忘斥责拜登对此坐视不管。中美元首会晤后,加拉格则批评拜登“错失良机”,没有趁此机会在台湾问题上向中方施压。

不同于拜登在竞争之外仍试图稳定中美关系,共和党人对此显得毫不在意。

就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表决当天,麦卡锡发言谈及中国时,口吻尤为不善。“我们花了几十年时间通过了欢迎中国加入全球体系的政策。”麦卡锡说,“作为回报,中国输出了压迫、侵略和反美主义。”

民主党人也看不惯共和党人做事莽撞,比如认为共和党将新冠溯源问题过度政治化。即便是支持成立上述特别委员会的民主党议员,也担忧共和党人会有不当行为。

支持成立该委员会的资深民主党人、马萨诸塞州众议员吉姆·麦戈文(Jim McGovern)直言,他对委员会的某些方面感到担忧,比如会否只关注同中国的军事竞争,又或者因为强烈“仇华”,反而会助长美国国内针对亚裔的仇恨行为。

资深民主党人吉姆·麦戈文投票支持此委员会,但仍担忧其如何运作

近年来,亚裔美国人越来越多成为出于种族动机的骚扰或攻击的目标,尤其在新冠疫情开始之后。麦戈文提到,“(前总统)特朗普多次使用种族主义语言给新冠贴上错误标签,这种言论出现的同时,我们国家针对华裔及亚裔的仇恨暴力、歧视行为也激增。这种言论在该委员会或国会的任何地方都不会有立足之地。”

虽然不少民主党人支持成立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表决时仍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持反对立场。威斯康辛州民主党议员格温·摩尔和马克·波坎等人更是公开抵制该委员会,认为后者可能被用来搞党派政治。麦戈文亦警告称,不要把这个委员会变成“共和党阴谋论和党派谈话要点”的舞台。

为此,麦卡锡向民主党人保证,不会让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陷入党派斗争,并称他希望两党能共同制定战略,一道应对崛起的中国。

可这份说辞始终难以让人信服,毕竟在众议长身份之前,他也是共和党的领袖。一旦出现党派冲突,他很难不会顾及本党及个人利益。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这个委员会将有民主党人加入,具体是谁有待确认,但共和党领导层正试图采取行动,阻止几位民主党人在任何委员会任职,包括伊尔汗·奥马尔、亚当·希夫等人——奥巴尔是进步派民主党人,希夫曾出任众院情报委员会主席,领导了对前总统特朗普的第一次弹劾。

美国《外交学人》杂志撰文指出,目前两党在中国问题上的平衡并不能保证未来不会出现转向。“随着(民主党)进步派影响力的上升,共和党或将中国问题当做‘特洛伊木马’,在民主党阵营内制造破坏。而新冠溯源可能成为新一届国会在中国问题上第一轮党派冲突的起点。”

无论两党如何撕裂,一旦在对华问题上竞相示强,饱受重创的只有本就脆弱的双边关系。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外交政策研究主任迈克尔·奥汉隆直言,美中关系可能因为众议院在中国问题上的政治角力而受到干扰,“他们(共和党人)也许会沉湎于抨击中国、把拜登描述成对华软弱,将此视为很好的政治手段,这取决于他们选择在2024年选举中如何与拜登竞争。”

13904910968:管他谁当呢,做好自已的事。

未来的星空只有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中国也可以设置类似的机构

137946008612:麦卡锡逼迫中俄结盟

糖伍:我们老说不与人为敌,也不结盟,架不住人家盯上你啊

李冯萍: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赞][赞][赞]

末雨33:越是对外煽动,越说明他们对解决国内问题束手无策。

灵巧船帆oE:亡我之心不死心啊

雲翔霓裳:来吧,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

石墨轴承:稀土不卖美国

榴芒李先生:之前抱怨中国不买它的油汽,现在又不卖中国油汽[捂脸],以为中国很稀罕一样

林奇优厨科技陈来云:建议加快降低美债份额

绵绵瓜叠:精神分裂的美国人!格局已经决定了胜负!

闲言碎语也要好好说:跟对俄罗斯的策略很相似。提前对你制裁,过几年再挑起地缘军事战争,持续削弱你。

用户8173793448085:好像很稀罕他的石油样,鼓捣买的时候忘记了

任性多吃亏A:只有找点中国事才能显示它们的存在感

轻拾阳光:解放台湾吧

5877332502957:跟米国迟早终有一战

凤凰WEEKLY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