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或许是你刚刚在微信公众号的推送中看到,或许是在朋友圈的转发中刷到,但无论如何都跳不过它:微信。
从2011年1月21日,微信推出,到今天的10亿用户,微信的八年时光,成熟的不仅仅是一个APP,还有你、我在内无数人的生活。
微信APP程序图标
今天的微信是生活,生活也是微信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微信公开课上,微信团队在现场发布的《2018微信数据报告》再现了微信过去一年的发展足迹:报告显示,目前微信与WeChat合并与活跃账户数达10.82亿;消息日发送次数450亿;音视频通话次数达4.1亿次。在出行、零售、餐饮、公共服务领域,2018年每月支付人数都较去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从社交到商业,微信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8微信数据报告
早上起床,在被窝赖一会,顺便拿起手机看看有没有新的信息,然后刷一下朋友圈,然后刷牙洗脸,吃早餐的时候,再看看关注的公众号是否有新的推文推送。来到公司,先看看工作群有没有新的任务,或者跟同事聊几句,然后工作中,时不时点开微信看看有没有朋友发来的信息。晚上回家,吃完饭洗完澡躺在床上,睡前再看看推文,刷刷朋友圈。
这是很多人很平常的一天。
和家人、同学、同事联系,你可以不打电话,可以不发短信,但不可能不用微信。在微信的生态圈中,很多其他的东西似乎都可有可无。就连现在朋友间的断绝关系,拒接电话,拒回短信已经比不上微信“对方已开启朋友验证”来的更绝情。
同样,在你的微信通讯录里,有家人,有朋友,有同事,也有你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人;在微信朋友圈,有你希望给大家看到的你,有朋友想给你看到的他或者她;在微信里,已经包括你社交、出行、支付,生活的绝大多数,都可以在这里完成。甚至夸张一点,微信里有你生活的全部。
微信官网
过去的微信是时间,时间沉淀微信
八年的时间,不短,已经是孩子的一个童年;不长,只不过社会进程的一个瞬间。
微信的起源始于张小龙一个简单的想法,“希望给自己或者少数人做一个沟通的工具。”当他开始使用智能手机后,发现很多基于PC的产品或者短信并不能实现很好的沟通体验,微信因此应运而生。关于微信,张小龙坚持的原则就是,看微信这样一个产品对于用户有没有构成吸引力?用户是否愿意自发传播它?
而这款APP随后八年的高速成长有目共睹,张小龙认为其获得用户认可的方式很简单,坚持“做一个好的工具”的底线,可以陪伴一个人很多年。
2018微信数据报告
但微信并未将自身片面地定位成一个通讯工具,而是如其宣传语所言:微信是一个生活方式。这种动力,也促使微信逐渐从群聊、朋友圈、红包、公众号、小程序等融入到生活当中,然后在八年里,逐渐让更多人接受自己,把自己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成为今天这个国民级的应用程序。
未来的微信未完城,微信的未完成
站在时代的风口,5G紧密布局,AI发展迅猛,无数人在为梦想努力,只要明天没有到来,一切都有可能。
通过本届微信公开课,微信团队聚焦小程序、小游戏、微信支付和企业微信4大产品线,并在现场发布“优质小程序计划”、“小游戏创意鼓励计划”等新措施。
2019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讲述自己与微信
活动现场,还介绍了微信智言对话系统、Hardcoder等全新产品与能力,全景展现微信生态在产业互联网的布局与未来同行计划。
所有这些都强烈展示出微信对生态建设的态度和To B业务拓展的决心。
以用户的体验为中心,以小程序为载体,微信坚持本身的连接作用。这是一个尚未完成的城市,名字叫:微信。
2019微信公开课
结语
微信的下一个八年,又会是怎样?当微信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之后,又将如何前行?拭目以待,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桑瀚41:限制登录 怎么解除
菜鸟73:我的也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