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满门英烈,子女更优秀,四个儿子中三个是少将,一个为正国级

2021年7月24日 0人点赞

此人满门英烈,子女更优秀,四个儿子中三个是少将,一个为正国级

文/历史又来了

曾山是两个时代的内务部长,满门忠烈,四个儿子三个是少将,一个正国级。他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本色。无论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都始终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立党为公,勤政为民,一心一意为革命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说起曾山的一家,真的是满门忠烈,是一个充满革命精神的大家庭。他的父亲曾彩芹思想进步,热爱共产党,为了党的事业,主动要求中共吉安县委,将他所在的农村小学作为党的交通站,不论数九寒天还是赤日炎夏,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他都每天身披蓑衣,晚上打着灯笼,送情报,被国民党反动派发现后,严刑拷打,逼迫曾彩芹招出地下党负责人,曾彩芹为保守党的机密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结果被敌人活活打死,惨不忍睹。

曾山的哥哥曾延生,参加中国共产党后组织过上海杨树浦日商纱厂的“二月罢工”,后来受党组织的委派回江西闹革命,担任过中共九江地委书记,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领导过“万安暴动”。他由党组织派往赣州任赣南特委书记时不幸被国名党抓获,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赣州城。曾山的弟弟曾炳生,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被派往九江从事地下秘密工作,也于1928年惨遭敌人杀害。

曾山的父母生有五男二女,但由于生活贫困,二男二女先后夭折,留下他的一个哥哥、一个弟弟,也都为革命牺牲了,只剩下了曾山一人,生活的不幸,和敌人杀害亲人的痛苦并没有压垮曾山,反而使他的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在红军主力长征后,曾山留守江西苏区,开展游击战争,掩护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演绎了“半面红旗”的革命斗争故事,被誉为“游击高手”,成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后来又参与了组建新四军的全过程,他曾是江西苏维埃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中央苏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在苏区斗争时期,他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正确的土地政策和军事路线,并为中央苏区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红军主力长征后,他为掩护主力红军长征,保卫中央苏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江西时,曾山结识了他的妻子邓六金,邓六金当时是妇女干部,由于工作原因,两人的来往变得密切起来,久而久之,两人产生了感情,在上级领导的批准下,两人结合了。长子曾庆红外战争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出生了,邓六金和曾山无暇顾及自己的儿子,只好把他送给老家里寄养,“皖南事变”之后,国民党军队到江西吉安把曾山的老母亲抓去毒打拷问,并纵火烧掉了曾家的房子。

只有三岁的曾庆红无处藏身,独自一人跑到野外的大树洞里躲了两个晚上,远远看见奶奶惨遭毒打,却不能哭出声来。然而就是在如此可怜的生长环境之下长大的曾庆红,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等重要职务。曾山的儿子曾庆洋、曾庆源都是少将,女儿曾海生也是少将,是曾山树立的榜样,才使自己子女也都成为了像他一样的人,成为了让人民钦佩的人。

上海解放之后,曾山担任了上海市副市长,主要管理经济工作,由他经手的钱物不是成百成千,而是成万成亿,但曾山依旧保持着朴素的共产党人的姿态,实行供给制之后,曾山依旧穿着自己破旧的棉袄,许多上海人都不会相信穿着那件破棉袄的是上海市的副市长,后来那件破棉袄实在不行了,他就做了一件罩衫罩在外面。为了建设好、管理好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曾山夜以继日地操劳,生活却依然十分清苦,以至因劳累过度和营养不良,晕倒在楼梯上。他从不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家人谋私利,女儿来到上海后,他并没有给女儿安排舒适的生活,而是让她到纱厂去做工,教育女儿要正确对待,帮助女儿认识到在纱厂做工是很光荣的,一定要努力做好。

曾山保持着他那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任劳任怨、勤奋工作的作风,一直到他逝世。其实,曾山同志的这许多美德,就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留给我们的永远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魔笛电影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