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丁原,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在大将军何进的密令下领军前来洛阳仅出场两次就领了盒饭退出三国历史舞台的滑稽形象。提到他的死想到的便是吕布因为赤兔马就杀了丁原。《三国演义》的董卓收买吕布了丁原,而真实历史中丁原的死确是疑点重重。
吕布被称为“三姓家奴”,那么这个三姓都是哪三姓呢?首先肯定是自己的姓了,吕;第二个性是他的第一义父丁原的丁;最后一个则是他杀掉丁原后认董卓为义父的董了。
三国演义中董卓欲要废掉少帝刘辩、拥立他的兄弟刘协,也就是后来的末代皇帝汉献帝,董卓的这一举动和丁原发生了冲突,董卓以赤兔马一匹、黄金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收买了丁原头号大将,也是丁原义子的吕布,吕布夜间冲进丁原营帐杀了丁原,投奔了董卓。从此吕布的“三姓家奴”的名头算是响彻中原了。
丁原在正史《三国志后汉书》中并没有单独列传,所有关于丁原的正史资料十分少,分布在了《董卓传》、《吕布传》、《公孙瓒传》等章节中,而在《三国演义》中丁原出现了两个情节,一次是董卓与丁原在关于少帝废立问题上发生激烈冲突,另一段是吕布被董卓收买后杀死丁原的情节。
由于正史资料十分稀少,因此历史上的丁原之死有很多谜团,后死学者通过蛛丝马迹拼凑出来了丁原大致的人生轨迹,通过他的人生轨迹我们也可以从中发现他死亡的必然性。虽然在《三国演义》中丁原只出场了两场就领盒饭了,但相关描述仍是让人印象深刻,吕布在杀死丁原的时候,丁原正在营帐夜里看书。纵观这部三国演义,出现夜里挑灯看书的人物只有三位,分别是刘备、关羽还有就是丁原了。丁原可以和诸侯级别的刘备、统军大将关羽并列,在罗贯中的笔下丁原是一位统军秀雅将领。
然而正史中的丁原虽然做到了并州刺史,但出身寒微,武勇善骑射,其实是个大老粗。丁原虽在作为并州刺史时在地方上拉起了一支精锐部队,但他的政治能力一般,甚至可以说比较差。在大将军何进被杀的乱局中丁原棋差一招被董卓占了先机,何进召集天下的军阀领军进京,希望以此为契机杀死十长侍,董卓带着西凉兵马、丁原带着并州兵马在观望京内形式,董卓在何进被杀以后抢先一步进入京城,把持住了朝堂,并逐步把自己的官位提高至了太尉,而董卓为了安抚外围的丁原仅给了他执金吾的官职,而这个执金吾是名义上洛阳附近的军事长官,但其实就是个虚职。
丁原却被这种虚职晃了眼睛,行动缓慢。作为董卓忌惮的军事集团的掌控者这个行为是致命的,丁原甚至在吕布已经被收买时还没有反应过来,直接被吕布杀死了。丁原之死的最大的教训就是行动太慢。吕布在丁原帐下是主簿,属于亲信中的亲信。而董卓和丁原属于两个不同的军事集团,而董卓是靠什么让吕布直接杀死丁原投靠自己的呢?在正史中董卓是靠利诱打动了吕布,至于具体是什么现在无法考证。
在三国演义中董卓是用赤兔马行贿,来源于《三国志平话》,后经罗贯中的文学加工形成的。其实利诱也只是外部的一把火,杀死丁原的内因其实正是丁原手下以吕布为首的并州军的野心。也就是说丁原和他手下的并州军团存在利益上的冲突,也是因为按照当时异地任职的原则,一地的最高长官不能是本地人,这就说丁原不是并州本地人。丁原在并州拉起一支强横的部队,靠的是他个人的武勇以及他从并州招纳的一批骁勇善战的军人,其实真正负责指挥并州军的时本土的吕布、张辽和张扬等人,其中吕布是主簿,张辽、张扬是从事,丁原正是靠着这些桀骜不驯的并州本土将领发展、扩张的并州军。
这些人不是大汉朝廷任命的官员,而是丁原自己任命的刺史史官,这对丁原效忠。丁原靠着笼络吕布、张辽、张扬等人来控制并州军,也就是说丁原其实仅仅为并州军的代言人,吕布张辽等人才是并州军真正的核心,并州军这次来洛阳是谋求富贵、利益的。而丁原在这次事件中行动缓慢并没有为并州军争取到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董卓这个当时最有前途的头目抛来了橄榄枝,并州军作出杀掉不能给自身带来利益的旧头目,接受更有前途的新头目也就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更别说不会让并州军核心力量受损了。
这种跳槽的选择题的答案就显而易见了,而且董卓这个新头目在吕布杀掉丁原后的官职是丁原原来的骑都尉,这就相当于宣布吕布取代了丁原,成为并州军的头脑。丁原拉起来的并州军就相当于养了一只老虎,当丁原再也无法给老虎弄来肉食时老虎嗜主也就必然会发生,转身投向了有肉食的董卓,如果有一天董卓也无法给这只老虎带来肉食,那么结果就显而易见了。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款三国杀的游戏,喜欢的朋友可以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