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11岁的小丫头,大人走一步,她得两三步,人家走长征,她不得不跑长征;陡峭寒冷的雪山,她只能拽着骡马尾巴……
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精神,这位长征时最小的女战士,走完了漫漫长征路,并和最年轻的开国上将结成伉俪,相濡以沫46载……
王新兰,四川宣汉人,1924年6月出生在当地非常有名的书香之家。她的叔叔王维舟是一位资深“革命家”,更是党内唯一见过列宁的老布尔什维克。
王新兰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在叔叔的引领下,很早就加入了党组织。有了叔叔和哥哥姐姐们的熏陶和榜样,5岁时,小新兰就已经开始充分发挥自己“人小”的特长,成为秘密交通员,为组织传递秘密文件。
9岁时,叔叔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33军,已经是“老革命”的王新兰成为一名年轻的红军小战士,能歌善舞的小丫头活跃在宣传战线上。
1935年春,年仅11岁的王新兰随红四方面军开始了自己的长征之路。长征路上,也就有了这样一番景象:一个永远快乐的小女孩,蹦蹦跳跳穿行在队伍里,一会儿快板、一会儿笛子,给战士们鼓劲打气。
当然,我们也能看到更多艰苦场景。崎岖山路上,一根绳子连着十几个小战士的胳膊,一个人倒下了,大家就一起拉;爬雪山,小小的王新兰拼命拽着马尾巴一步一步向上爬;过沼泽地,她趴在红军大哥哥的肩膀上。
不管多么艰难,只要有机会,小新兰都会出现在风口、路边,用歌声、舞蹈,用自己的乐观来激励鼓舞着疲惫的哥哥姐姐们,她也愣是用稚嫩的双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和大部队一起胜利到达陕北。
王新兰后来回忆长征路时说:“我步子小,别人走一步,得跑两三步,我是‘跑’完长征的。”
1937年,13岁的王新兰去延安学习前,来到驻陕西三原的云阳镇八路军总部换介绍信。不巧的是,连日暴雨,她被困在了云阳。不过,这场大雨成就了她一生中最为珍惜的婚姻。
当时村子里住着即将改编的红军,肖华也住在这里。这两位真的是有缘人,他们虽然年龄相差8岁,但都是打小就参加革命的“老革命”。肖华14岁任少共兴国县委书记,16岁任少共国际师政委,人称“娃娃司令”。
相似的经历让他们有说不完的话,王新兰的翩翩舞姿让肖华入迷,肖华的精彩事迹更让王新兰倾慕不已。他们在一起如此和谐,就连陈赓老总看到,都打趣道:“新兰,你要是我女儿,我一定把你嫁给肖华!”
雨停了,王新兰要启程赴延安了,新任命的年轻师政治部副主任肖华也将奔赴抗日前线,他们都不知道此一别何日才能再相逢。五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也想促成这一对绝配鸳鸯,便出面做工作,肖华也鼓起勇气大胆表白,他们彼此确定了恋爱关系。
临别之际,肖华送给王新兰一床丝棉被,这床棉被让王新兰觉得温暖,也彻底锁定了她的心,她心中期待着下一次重逢;肖华带着王新兰的照片无比留恋地踏上征程,开始了相思之旅。
1939年,王新兰从通讯学校结业后,分配到延安红色中华社当报务员。一天傍晚,王新兰即兴的一曲《信天游》被前来散步的毛主席听到,得知她是肖华的对象,便主动为她牵线。
毛主席对王新兰说:“这样吧,你实在想见肖华,我马上拍个电报,让肖华等几天,我设法把你送过去。”但国难当头,肖华立即回电表示“民族利益为重,个人问题,无暇顾及。”
直到这年底,王新兰才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到达一一五师师部,然后步行20余天到了肖华的挺进纵队。令她惊讶的是,从没见过面的守卫战士竟然认识自己。
原来,离别后的肖华经常拿着王新兰的照片以解相思之痛,不仅仅守卫战士认识她,整个司令部都知道王新兰的大名。
是呀,两年里,自己何曾不是这样呢?听着战士的话,王新兰心中一阵酸楚。
1939年11月21日,王新兰和肖华最甜蜜的日子,他们终于成为相濡以沫的革命夫妻。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王新兰婚后从敌电台里获悉一条新闻:“延安最近给匪首肖华送来一个美人,此人经过特种谍报训练,能飞身上马,双枪百发百中。”
夫妻二人听后怦然大笑,敌人哪里懂得他们的革命情怀。从那天起,此后的46年里,他们便携起手,不再分开,共同去迎接未来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1955年,肖华成为最年轻的开国上将,最小的长征女红军王新兰也被授予上校军衔。
1985年8月,肖华将军逝世,王新兰因思念成疾,身体日益消瘦,提前离休静养。此后王新兰在回忆与思念中安度晚年,至今健在。
文漪UC:15岁结婚,王新兰还是娃娃。
嵇丰羽IT:值得尊敬的革命伴侣[赞同][赞同][赞同][赞同][赞同][赞同]
旷辉6Y:肖大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