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洞国将军晚年为何不与深爱的前妻复合?

2021年7月29日 0人点赞

有些感情来得到时候犹如洪水猛兽,挡也挡不住;走的时候犹如脱缰骏马,拉也拉不回来。特别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如果选择陪着他走下去,那你们的感情将是坚不可摧的,倘若选择在最困难的时候离开他,那你们注定要错过此生。

郑洞国将军一生戎马,为祖国的安定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他的感情上却遭到了背叛。明明曾经深爱着的人就站在自己面前,却无法原谅她,接受她,这其中的苦楚怕是只有郑洞国将军自己才能体会吧。

要是提到郑洞国这个名字,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比较陌生,那么提到新一军想必大家就不再陌生了吧。当年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远征失败以后,将几支部队重新整合,成立了我们的新一军。

新一军成立以后,有如猛虎下山,屡立战功,将当时被称为日本的不败王牌师团全数歼灭,这也让新一军的名号再次响彻中国。而这新一军的军长就是郑洞国将军。

结发妻子覃腊娥

郑洞国将军出生于湖南省的一个普通的农户家,不过家中良田不少,相对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家庭,郑洞国的家境还算是相对比较殷实的,至少不用为三餐苦恼。这也让他有了读书学习的机会,也为他后来保卫祖国、建功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17年,当时十五岁的郑洞国在家里人的安排下,和隔壁乡的覃腊娥结为了夫妻,虽然当时是属于包办式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两个人的感情却格外的好,成亲不久就育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幸福的家庭并没有阻止郑洞国的满腔热血,在结婚后的第三年,他响应时代的号召,考入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的第一批学生。而后,郑洞国将军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革命事业中。正是因为有覃腊娥这样的贤内助,郑洞国将军才能毫无后顾之忧的在前线奋勇杀敌。

可是命运弄人,正在指挥参与中原大战的郑洞国收到了来自家乡的一封书信,信中传达了一个噩耗:他远在家乡的妻子突染重疾,不治身亡。这让郑洞国如遭霹雳,当场昏厥,在军医的极力救治下,才将郑洞国将军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纠缠一生的女人

郑洞国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从妻子去世的痛苦中走出来。然而日子还得继续过,他正值青年,定然不能终身不娶。恰好在一场战斗结束后会,他遇到了那个与他一生纠缠不清的女人——陈。

陈是郑洞国的老乡肖忠贞的夫人的堂妹。一次肖忠贞生病卧床,郑洞国去探望自己的老友,第一次遇见了陈,也正是这次相遇为他们的爱情买下了种子。

这陈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美女,无数人垂涎她的美色,可她却不为所动,偏偏对郑洞国一见钟情,郑洞国也被他姣好的面容深深吸引,就这样两个人理所应当的走到了一起。

当时的陈只有十七岁。两人结婚后,恩爱有加,有了陈的照顾,郑洞国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小家,全身心投入到了中国这个大家庭的保卫工作中去。

1939年,敌军将大部队集结到了云南附近,远征军的将士们为了表达与云南同生死、共进退的决心,纷纷将家人接到了云南居住,时任军长的郑洞国也不例外,将自己的爱妻陈接到了云南与他同住。当时因为陈的颜值在军中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49年,抗战战争胜利,郑洞国携妻子陈来到了上海定居,然而仅仅过了一年的时间,郑洞国就被派遣到长春作战,由于不敌,被困在长春无法出去。陈在上海十分担心丈夫的安危,修书一封寄往长春,大体上表达的意思就是对丈夫的担忧。这让郑洞国感动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后来又一天,身处上海的陈看见了一则报道:长春失守,郑洞国壮烈成仁,21日上午发出最后一弹,所属官兵300人已全体殉职。这让陈悲痛不已,但她有所不知的是郑洞国在自杀时被部下救了下来,然后向我党投了降。而后两人在哈尔滨重聚。

拒绝同往北京,决定离婚

新中国成立以后,总理很是欣赏郑洞国的能力,邀请他到北京任职,继续为祖国做贡献,郑洞国自然是乐意的,于是和自己的妻子陈商量着搬家去北京的事宜,怎料陈碧莲以接受不了北京的气候为由拒绝了郑洞国,不愿与他同往北京。

可是好男儿志在四方,郑洞国没有办法抛下自己的志愿留在上海,只好只身前往北京,开始了好妻子的分居生活,就这样持续了一年的时间,郑洞国收到了来自上海的离婚协议,这份协议上陈已经签好了名字,拿到这份离婚协议的郑洞国气愤不已,经过再三的斟酌还是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陈和郑洞国离婚后很快又都重组了家庭,陈碧莲和上海的一个商人结了婚,郑洞国则是和一个比他小了接近二十岁的女子顾贤娟结了婚。

但是再婚后两个人都不是很幸福,在陈再次结婚后没多久,国内开始了公私合营的浪潮,她丈夫的公司被国家收走,她丈夫也被以资本家的身份被捕入狱,出狱后身体又一直不好,没过多久就病逝了。

一无所有的陈只好孤身一人回到了上海,靠着接济勉强度日,直到她得到了郑洞国的夫人因身体原因病逝的消息后,赶到了北京,几十年不见的二人早就在岁月的洗礼下沧桑不已,陈碧莲委婉e地和郑洞国提出复婚的想法,并且得到了两家子女的极力支持,却不想郑洞国坚决地拒绝了。

想必是无法原谅当初陈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没有陪伴在其左右吧。无奈陈只好惺惺地回了上海。

1991年,郑洞国在北京去世,得到消息的陈赶到了北京看了他最后一眼,葬礼结束后,陈碧莲对郑洞国的孙子感慨道:"我这辈子最值得留恋的时光,是与你们祖父20年的婚姻生活;这辈子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当年不该与他离婚。"

俗话说"破镜重圆",然而摔碎了的镜子真的还能重圆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使拼在了一起,中间的大裂痕也是无法消除掉的,就像感情一样,一旦有了隔阂,就让人无法忘怀,即便是嘴上不说出来,内心也难免会有些许芥蒂。

琴依辰2w:军人气节呼!

心放平常:小便,1949年抗日战争胜利,你确定吗?这历史学的都不如小学生

快乐向前2016:他深爱的是原配

律怀梦kN:错字连篇

张建86806:49年抗战胜利?

趣史研究社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